為什麼要學撥筋?


為什麼要學撥筋?


為什麼要學撥筋?人性是懶惰的,學習仍然是反人性的事情,沒有人喜歡學習。為了爸爸媽而學?不是,為了考上學校而學?慢慢地,學習成為自己的固定模式,但不知道是為了自己的什麼而學?


後來我發現,只有想要開啟學習之門的心,才能完全開始!就是想要知道的意志。如果做不到點,一個人就可能墜入記憶、逐字學習的教育中,而無法獲得任何東西知識。在這種體系下畢業的學生,只會像鸚鵡般呆板背誦,而無法融會貫通,沒有或應用能力所學。


那麼,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呢?除非你認清這一點,否則你無法做出什麼時候想的辦法。不用在讀資料的時候著:「這會考嗎?」而不是換個方式問自己:「我如何能運用這個資料?」或:「我如何才能真正應用它們?」

美國教育專家杜威:只有應用才能檢驗思想,才能通過檢驗使思想具有充分的意義和現實性。


意義感不會主動找上門!成為一個「會學習」的人吧!
我們要訓練自己、為難自己,去做那些「該做可是自己不喜歡做」的事情,要學會去控制「想做卻不該做」的事情;有些事你不想做,但是應該做的就去做,這就是成長。希望分享這樣的內容給大家,幫助大家更進一步的理解。




以上幾個步驟還有很多細節需要注意,我會在下面的內容中用最淺顯易懂的文字一一向你講解。

那就別廢文吧,我們直接開始!



一、學習是追求快樂的本錢!能夠讓你看見不同的世界

在介紹《撥筋》的一開始,我們先討論一個問題:學習的重要性。學習不見得要學撥筋、不見得要寫作,即便是社會大眾也都需要學習。在此,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: 以身為人的我們為例,從小到大,有哪件事不需要學習?眨眼睛不需要學習;哭不需 要學習;呼吸不需要學習;還有什麼事情不需要學習?有誰不需要學 習就能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?有沒有這樣的行業?

想當醫生需不需要學習?老師需不需要學習?農夫需不需要學習?即便身為運動員都需要學習;此外,演藝人員、商人、廚師……各行各業是不是都需要學習?即便有些人天生的條件 與眾不同,但是如果他想要成為那個領域的佼佼者,都需要學習。有沒有例外?應該 沒有。 從上述的討論中,不論探討的對象是我們自己或各行各業,我們都能清楚得知學習是很重要的。透由學習才能了解未知的事物;透由學習才能累積經驗,進而讓人成長,往自己所設定的目標邁進;最重要的是──透由學習才有追求快樂的本錢。如果想要追求快樂,第一步是做什麼?第一步就是學習。沒有學習的人很難獲得他想要的快樂。這一點,可以認同吧?

小總結: 為什麼學習很重要?請從各行各業或自身的經驗分享。




二、學習撥筋是要了解什麼本質 ?


在撥筋的領域呢?撥筋的領域是不是也需要學習?在撥筋的領域當中,如果你設定的目標是兼職、甚至開業,想要達成這些遠大的目標,學習是第一步。簡單來說,想學撥筋的人應該注重檢別信息、著重思考、進入練習的步驟,而這些的順序是建立在良好的學習基礎之上。 換另外一個角度來說,老師為大家分享撥筋的目的是什麼? (學員:希望賺錢,哈哈哈....)還有呢?(學員:希望大家也能學會撥筋。)應該不是!老師分享的目的不只是為了賺錢;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撥筋的好處。


為什麼要了解撥筋的真相?了解撥筋真相的重要性在哪? 先這麼說,不了解真相對我們而言有什麼壞處?不知道真相為什麼會痛苦? 有些人在學習的過程中想著:「為什麼我要學那麼多?」學習對他而言有壓力、有負擔,所以他認為根本沒有必要學那麼多。狀況好一點的人會說:「你只要告訴我答案,我把那個答案記下來就好。請不要引導我往左想要怎麼想、往右想要怎麼想。」學習也好,思考也好,對某些人而言,那是莫大的壓力,所以只想要得到解答。


這代表什麼?很多人不見得想要了解真相。 照理來說,想要了解真相的人應該自己設法去找答案,而不是只希望別人告訴他 答案。如果「了解真相」這件事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,我們應該會自己去選擇、自己去判別,最終找到我們想要的那個答案。這就像「吃飯」對我們來說很重要,所以我 們在吃飯的過程中會想要去挑自己喜歡的食物來吃;相同的道理,如果了解真相對我 們而言是重要的,我們是不是應該自己去尋找真相為何,而不是只坐在原地等別人告 訴我們何謂真相?


所以老師將他學習、試錯的經驗傳遞給大家。但是老師是不是要大家把這個答案背下來?當老師告訴我們那些標準答案之後, 我們應該如何思考?先把它背下來,是這樣嗎?我們平常做的動作不就是如此嗎?像小孩學習的情境如下:背《英文》、抄寫《算術公式》、唸《名文佳句》,但是有多少人會去思考《名文佳句》的內容?其實不多。 這就是我們多數人學習的樣貌,我們認為老師所說的內容就是一個標準答案。


的確,從事情的表象而言,《名文佳句》當中所說的那些道理就是事實;也可以說,老師所告訴我們的那些道理符合事情的真相。以撥筋而言,如果我們也把這個招式、把這個作法背下來,但問題 是:背下來之後,對我們有什麼好處?(學員:安慰自己。)會背《招式》能夠安慰自己?所以當你在遇到不會的地方或疑惑時,只要把《招式》從頭到尾背一遍,你就覺得自己的手法可以順暢了?這時你有可能會覺得:「背 一遍,我覺得還不錯;兩遍,有點多;三遍,我開始覺得很煩躁。」


如果要你持續背一個鐘頭呢?(學員:很煩。)為什麼我們在背第一遍或是前幾遍時內心會得到安慰,內心會感到稍微比之前感覺充實?雖然老師已把事情的真相告訴我們,那個標準答案就在我們的眼前,但是光背那個答案(招式),對我們要解決心中的疑問並沒有直接的幫助。相同的道理,在學習撥筋的過程中,即便我們把某一位老師所告訴我們的答案(招式)背下來,那 對我們來說有沒有幫助?若是問「有沒有幫助」,或許各位會說「有」;但那樣的效果非常有限!!


小總結:不了解學習的真相對我們而言有什麼壞處?如何了解事情的真相?



三、學習撥筋應該保持懷疑並勇於發問


回到我們原本的主題:在學撥筋的過程當中,我們要如何學習?我們要如何尋找真理?這一點很重要。為什麼多數人都選擇讓別人「餵食」?為什麼我們都習慣別人告訴我們一個答案,自己不願意去思考?(猜猜大家的原因是:懶惰、不想動腦筋。)還有呢?(再猜:習慣。)是這樣嗎?我們先討論這一點。 有之前的學員說:「因為我們習慣。」平常我們的習慣真的是只想要對方給我們答案, 而自己完全不作選擇嗎?

應該不是吧!你要住在哪裡,你只聽別人告訴你的答案?還 是你會想要自己選擇?(學員:自己選擇。)即便住在同一個區域,想要住在幾樓, 你是聽別人告訴你某一個答案?還是自己選擇?(學員:自己選擇。)出門買菜,要 買什麼菜是自己選?還是等別人告訴你答案?你想要去餐廳吃東西,你是自己選?還 是等別人推薦你?(學員:等別人推薦。)即便別人推薦你,最終還是要自己選,是不是?

很多事情絕大部分都是如此。你上網去買東西,為什麼會想要比價?為什麼 會想要在不同的網站上比來比去?這是不是代表你想要自己選擇?打開電視,每一台 都有廣告,難道你看了那些廣告之後,就會去買那些商品嗎?不一定。為什麼?它不是在告訴你一個答案嗎?(學員:我有我的需求和想法。)還有呢?(學員:有些資 訊是假的。)所以這時我們會去思考,並且進一步作出選擇。

學撥筋呢?學撥筋為什麼不是這樣?在學撥筋時,為什麼我們只想等別人告訴我們某個答案?而且當我們聽到那個答案之後,我們就會認為那就是真理、不需要再多想。為什麼會這樣?(學員:不敢去質疑。)還有呢?(學員:當事人不在乎。)還有呢? (學員:自己沒有經驗。)這個答案我就無法認同,而且很明顯的,對於很多商品我 們也都沒有經驗,很多東西對我們來說都是新鮮的,但是我們在選擇之前都會去思考吧?

相同的道理,當別人告訴我們某一個答案時,我們是不是應該先經過思考?「他到底講了什麼內容?它裡面的邏輯為何?」但為什麼我們不做這個動作?(學員:初學時會覺得撥筋很艱深,自己學不來。)那為什麼要選擇學撥筋?(學員:就是因為不懂才來學。)所以學的時候只要聽話、不要問?(學員:不敢問。)為什麼不敢問?理由是什麼?(學員:會害怕。)會害怕的原因是什麼?(學員:因為我覺得公眾場合中發言,其實自己會愛面子,會怕自己問出笨問題。還有一點,擔心 自己亂問問題會不會對老師不禮貌,會不會犯了什麼禁忌……自己就有很多設限,然後就想反正自己不懂,就先去聽,所以就會不敢質疑;同時也基於自己的知識 有限,也不知該如何質疑、不知如何問。)

接下來有同學提到:「因為老師是此領域的專家,所以不知道自己問的這個問題會不會冒犯老師。」如果不懂,你又不問,你才有可能冒犯對方。如果你問了,別人告訴你的解答,你經過思考之後覺得可以接受,這樣你就不會做出冒犯他人的行為;如果你都不問,把問題憋在心裡面,由於自己不懂、無知,才有可能冒犯對方,不是嗎?

在我學習的過程中,只要我有問題,我都會把它記錄下來,有時間我就會去請教我的老師。一開始,他們會告訴我一個答案;如果我不滿意,我會再問一遍,他們又會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; 如果我還是無法接受,我會再問一遍;同樣的問題,在現場我至少會問三遍。當然, 有些問題如果問一遍就能了解,那不需要問第二遍;但有些困難的問題,我會多問幾遍。

為什麼要這樣做?我認為:「您是我的老師,您有比我久的學習背景、您有遠超過我的經驗,在這樣的情況下,我不求助於您,我要求助於誰?」 我們有問題會想要問比自己有智慧的人?還是問比自己沒智慧的人?(學員:有智慧的人。)所以在分析完之後,剛才的那些理由應該沒有一個合理吧?

當然,如果你 覺得當乖學生,這對你的學習是最有幫助、最有效的,你可以持續待在那個學習方式;但如果你覺得提問對你來說很重要,這時你就應該換一個方式學習。 這個道理很簡單,在處理很多雜事的事情,我們何嘗不是用這樣的方式?

如果你喜歡吃麵,你會整天去 Pizza Hut 嗎?(學員:不會。)這時你應該會選擇去有賣麵的地方吃麵,而不會整天去賣披薩、賣飯的地方;相反的,如果你喜歡吃飯、吃披薩,你就會選擇去那些地方用餐。 所以我說每個人的學習方式不同,但對我來說,要我不提問而持續學習,這很困難。所以不論是一對一的課,或是一對多的課,上課時我聽不懂,並且回去思考過後 還是不懂,我就會問。

有些問題上課聽不懂,你不見得要馬上問,你先回去思考,思考一段時間,或是跟同學們討論,討論之後還是不懂或是依然無法確定,你再問,有時那樣的效果會更好;當下聽不懂馬上問,有時它的效果沒有那麼明顯,因為你自己沒有想清楚。當然,如果那一段很重要,而且當下聽不懂會影響到你之後的學習,那你可以在課堂上發問,這沒有問題。 這也是我們強調的主題──「學習的重要性」。

小總結:在學習的過程中,對於我們不懂的意思而多問老師幾次,就代表我們對老師不禮貌嗎?請說明一般人學習時不敢發問的原因為何?




四、學習撥筋應該講求順序

接下來我們討論另外一個問題:既然學習如此重要,那我們應該如何學習?有些人覺得學習很重要,所以把所有空閒的時間都拿來學法。早上學某一個部位、中午學某一個順氣、晚上學另外一個按摩,請問:這樣是不是很重視學習?是?如果不重視,他何必把空閒的時間都排滿?這代表他很重視學習。但是那樣的學習有沒有順序?(學員:沒有。)那樣的學習會不 會有效果?(學員:一點點。)一點點?一點點的那個「點點」是在哪裡?(學員: 連不起線的那個點點。)點、線、面的那個「點點」,是不是? 我發現周圍有很多同學學撥筋時非常著急,再加上他有學過一點點《按摩》,一想到「錢都花了」的道理,他就會告訴自己:我應該拼命學習、認真學習,因為我的學習時間有限。

這時你問他:「你要不要學《經絡》?」他會說:「是什麼?」但 你問他:「你要不要學《撥筋手法》?」他會說:「要。」在座應該有這樣的人吧?(學員:有。)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?(學員:因為《撥筋手法》比較重要。)《撥筋手法》哪裡比較重要?因為《撥筋手法的》操作的原理是中醫的經絡走向,但反問一句:在沒有基礎的情況下,你學《撥筋手法》難道不是只在學習表相嗎?在《經絡》裡所講述的穴道、十四經脈、五臟對應的為陰經,分布於四肢內側和胸腹;與六腑對應的經為陽經........等,你在學習《撥筋》時難道都不需要學習這些術語嗎?應該需要。 而且當你的基礎沒有打穩的情況下,貿然地學習《撥筋》,其實說真的,那樣的效果甚至還比不上你學《刮痧》。

試問周圍大多數人是怎麼學撥筋的?哪裡有開課就去那裡上課,是不是?所以多數人是怎麼學法的?首先,看別人在學什麼──「如果我周圍的人都在學《刮痧》,我也要學《刮痧》;如果我周圍的人都在學《按摩》,我也要學《精油芳療》。」

不是只有學《撥筋》的人需要講求順序,學任何的東西都應該講求先後順序。 在社會上做哪一件事情不需要講求?刷牙是先把牙刷放到嘴巴裡再擠牙膏? 還是先擠牙膏再把牙刷放到嘴巴裡?(學員:先擠牙膏。)各位洗臉是怎麼洗的?先 洗乾淨再抹洗面乳,是這樣嗎?(學員:不是。)哪一件事情不需要講求順序?(學員:都要。)那為什麼學撥筋不需要講求順序?這是什麼道理?

請問:有誰會在讀小學的期間,禮拜一學一年級的 課、禮拜二學六年級的課、禮拜三學五年級的課、禮拜四學四年級的課?有哪一個人是這樣學的?應該沒有。多數人的學習毫無順序可言,這代表最終的學習也沒有任何結果,弄到最後就是「盲修瞎練」。請問:他們有沒有在學習?(學員:有。)他們想不想學習? (學員:想。)但他們真的有學到東西嗎?或許有,但不多。

大家急著找一條方法,可是又沒有人引導,就會開始到處打聽有什麼地方可以學習,在此同時,自己又欠缺乏經驗與背景,所以碰到什麼就學什麼,好像掉到水中快要溺水一樣,碰到什麼就抓什 麼。雖然大家有心想學習,但在沒人引導的情況下,我所看到的現象就是一片混亂。

在臺灣多數人都欠缺「學習要有順序」的概念, 所以大家都是看到什麼學什麼,。此外,在很多的中心也沒有很積極地宣導這個觀念。這並不像我們的國民教育,那是教育部已經規劃好的學習制度,我們只要跟著走就可以;可是在學法的這條路上,目前在臺灣確實很欠缺這種有順序的學習。

如果我們在意自己的學習,當我們發現毫無順序的學習模式對自身並沒有任何效果時,我們是不是應該立即作出改變?照理來說,應該是這樣;而不是「去年沒有效果,今年我持續用同樣的方式再學一年」。假使還是沒效果呢?再學一次嗎?

如果 你在意這件事,是不是應該作出調整?(學員:是。)那為什麼不調整?所以不管有 沒有人引導你,不管在臺灣這樣的學習有沒有建立起來,當你發現原本學習的模式行 不通時,你就應該作出調整,找出一條適合你自己的路,而不是每一個人都要用相同的方式學習。 就像有很多同學問我:「學手法一定要學《撥筋》嗎?」當然不是。這就跟你問 我:「學手法一定要學按摩嗎?」當然不是。每個人的條件不一樣、每個人的長處不 同,所以在學法的過程中,你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。所以這時不應該去問別 人:「哪種學習模式適合我?」你應該先問自己:「我是不是真心想學法的人?」如果是,「我學習的順序是什麼?我應該先學什麼,再學什麼?」

學法應該掌握方法、循序漸進 英國有一位哲學家──約翰.洛克──曾經說過:「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,就是 一下子不要學很多。」我完全認同這一句話,這是有經驗的人說出來的話。

我還記得 我剛學習撥筋不久,有一位老師會不時地到我的背後看我在做什麼。他每次進來都會告訴我:「學習撥筋時,不要一次學很多。先把你現在在看的這一面看懂,懂了之後,把理論起來,自己先思考一遍, 看還剩下多少東西;如果已經忘掉了一半,再翻開同一面,把它再讀一遍;至少要掌握七、八成,你再看下一面。」

學習撥筋不是在看金庸小說,也不是在看漫畫書;我們學撥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了解撥筋的道理,讓它進到我們心中嗎?如果你一次讀個十幾二十面,結果學習沒有入心,花那兩個小時到底有沒有效果?與其花兩個小時讀二十面卻沒有效果,還倒不如扎扎實實花兩個小時只讀半面。

所以我很認同那位哲學家所說的話:「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,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。」 有時我們心裡急,想要在短時間之內學到很多東西,弄到最後什麼都沒學到,反倒是家裡堆放著一堆講義、影片、筆記、音檔。

問你:「學到什麼?」「什麼都沒學 到。」你付出了時間、體力、金錢、自己的青春,然後得到了什麼回饋?得到了滿滿 的憂愁──「唉!我真的不是學習的天賦,我學什麼都學不會。」這不是你的條件不 夠、不是你的資質不足,而是你學習的方法有問題。


只要你肯稍微調整學習的方法, 你是可以學上去的。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不要先否定自己,而是要先找出問題的根源在哪裡;如果你感覺到痛苦,你應該去尋求原因。當你覺得在學習的這條道路上你已經沒有勇氣再跨出下一步時,你不用急著跨出去,因為你沒有方向、沒有目標,匆忙跨出下一步,對你而言不見得有幫助;這時你可以先停下腳步,甚至先坐下來問問自 己:「我的方向在哪裡?我的目標在哪裡?我的下一步應該怎麼跨出去?」 學習的人應該務實、腳踏實地。

好的學習是「設法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」── 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好,明天的你比今天的你更好;這就是追求進步的原則。設法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,日積月累、積少成多,這樣的學習才是扎實的學習。學習不是一蹴而就、一步登天的;要循序漸進、腳踏實地、一步一腳印地學。

學習就是設法讓自己每天都進步一點點──「昨天不懂的,今天 把它弄懂;今天不懂的,留到明天再把它弄懂」,這樣的學習既有效率也沒有壓力。 如果所有的問題都想要在一天當中解決,你學起來一點都不快樂,你學起來會很有壓 力。

所以對我來說,設法讓初學者能在學習的一開始掌握正確的學習方式、走出一條適合自己的路,這很重要。其實,不是你的資質不夠,真的不是;而是你一開始學習 的方式有偏差,或是你在學習的過程中一直無法掌握重點,而導致你學不上去。那跟 你的年紀、性別、記憶力沒有任何關係,根本不需要這樣去思考。

你只要告訴自己: 「我只要設法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,這樣就好。」這樣你回去以前,你可以學到很 多東西,這樣的學習才不會有壓力。當你在學習的過程中,你覺得學習的壓力讓你喘 不過氣來,那樣的學習多半都有問題;學習應該是快樂的,學習應該是愉悅的。 在學習的期間應該掌握學習的方法;關於 個部分,我們在上課時應該都會再再地討論到。

總結: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說:「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,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。」你認為呢?





五、課後研討的重要性

在學習的過程中,讓自己學習的溫度能夠保持下去很重要。如果真的沒有其 他方法,一個禮拜就只有一堂課,想辦法讓自己保溫很重要。要如何讓自己保溫?除了複習之外,研討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,多聽聽別人的想法,並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。

我覺得這一點不容易──有些人喜歡說但不喜歡聽,當別人在發言時,他心裡一 直想著:「等一下我要講什麼,而且我要怎麼講才能吸引住別人的目光……」他根本沒有在聽別人講話;有些人只喜歡聽別人講,卻不想講出自己心裡的聲音。就像有同學說:「別人的程度看起來都比我好,他們的發言都很有水準,我講出心中真實的話,這很丟臉。」

其實沒有必要這樣想。 為什麼要研討?首先,我們習慣用自己熟悉的方式思考,但是那樣的思惟模式不見得正確


所以在砥礪的過程中,如果我們能夠很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,別人從他的角度聽到我們的說明,他就會說出不同的意見;這時,如果能放下我的偏見去聽聽別 人想要表達的內容,我們可以吸收到很多經驗。畢竟,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不同、人生 歷練不同,所以看事情的觀點也不同。

這時如果能透由討論讓學習的溫度保持下去, 這樣的學習效果會比較顯著;不然只靠自己,真的很難。 所以不要覺得討論很麻煩,有些同學對於研討的反應是:「這個道理我本來聽懂 了,討論之後反而不懂。」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?還沒有討論前你已經聽懂,之 後你變成不懂了,所以是研討害你不懂的,是嗎?還是你原本就不懂,只是你誤以為自己懂了?這不見得是「裝懂」,有可能是你其實不懂,但你誤以為自己聽懂了;之後參與討論時,你一言、我一語,來回幾次之後你就發現:「我好像不懂。」難道是別人的提問造成你不懂的嗎? 真正的「懂」是什麼?什麼叫「懂」?

有些同學會覺得「我都沒有複習完、我都不懂,怎麼去研討」,這個想法本身就有問題!就是因為不懂才要研討,就是因為複習不完才要研討。因為你之所以會複習不完,就表示你上課沒有辦法吸收;單憑自己的力量上課無法吸收,那就只能藉助他人力量──讓同學發揮他們的力量來協助你學習。所以不需要去想:「我沒有複習完、我只有複習一半、我還有很多地方不懂,我無法去研討。」

小總結:老師如何從各種不同的角度說明「為什麼要研討」,請分享您自身參加 研討的經驗。




六、總結:學習就像烹飪,為什麼像呢?

我們平時都看媽媽煮菜,其實煮菜也是分為幾個層次的。

第一層,是你看別人煮菜;
第二層,是你自己會煮菜;
第三層,是你不僅自己會煮菜你還會搭配菜色;
第四層,是你不僅會煮菜你還會創造菜單。

那學習撥筋對應的也是有這麼四個層次:

第一個就是我們學過一個知識,你聽過了,知道了。聽過這是第一個層次,就相當於能看別人撥筋一樣,這個知識其實跟你沒什麼關係。第二個就是你知道了這個知識,就相當於這個知識進入你的大腦,你把它記住了,就相當於你會撥筋了那種感覺。


第三個就是你不僅知道了,你還把它給很好的理解透徹了。
什麼叫理解透徹?就是你不僅懂得了這個知識,還懂得這個知識背後的一些原理,限制條件等,甚至能把你今天新學這個知識融入到你腦子裡已有的知識體係中去,而不是孤立的存在在那裡。

這樣的話,就像你不僅會只撥筋,還會調整狀況,那怎麼樣才能會撥筋呢?就是你能懂得撥筋裡邊各個基礎概念,肌肉之間的相互關係,它們都是幹什麼的?這樣的話你才有可能會撥筋,才能理解透徹,這是我們說的學習的第三個層次。

第四個層次是不僅你理解了,還能給別人去講,那你得給別人講的明白,讓別人能聽得懂你學的這個知識。
這是比較高的的層次了,就相當於你不僅會撥筋,你還能親自用你的手創造出一個撥筋手法來。你給別人講的明白,講的透徹,甚至讓別人聽得津津有味兒,這是比較高的境界,甚至我們可以說是最高水平了。

你可以對照一下自己,你目前的學習處在哪個水平?經常很多人會說自己看書記不住,其實並不是記憶力的問題,還是你一直處在學習的第一個層次、第二個層次你當然記不住啦。

你想想你只是聽過了很多道理那有什麼用呢?或者是你只是知道了,

只是記住了,但是它還是很孤立的存在你的大腦裡,沒有產生更好的作用與連結,也沒有分享出去,學習效果就有限!


至於學習的快慢取決於幾個條件。智力高低、實踐時的力道大小、以及個人運用的方法有關。這些條件都可以不一樣,但凡是能到達的人,都必定具備「不退的心。」


而我們要做的事情都一樣,都是在自己現有的狀況與現制中,盡力。就算因為種種限制而走得慢,但一定會達到目標。所以王陽明聖者才說:「知」是「行」的開始,「行」是「知」的表現。

古人強調,如果你不曾時見過某種道理,那麼你對別人講述它就是無力的。同理撥筋也是,我自己所謂的撥筋的「本錢」怎麼出現的呢?當你正確認識撥筋後,先有了基礎理論,在你去實踐的同時,自己在這裡邊會有一個經驗的產生,這個經驗就是你的「本錢」,透過想法與實踐時的不斷修正跟調整,對於整體的撥筋就會越看越清楚了。


幸運的是,藍老師也因為透過教導別人撥筋,對撥筋的認識才慢慢的拉提與調整。人們總是看見自己想看見的,但是沒看見的不代表不存在。舉凡有形的東西都是從無形開始的,所以要下工夫與努力時,記得多往無形(理論或概念)的地方多關注,肯定對你會有幫助的。


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心念若雪能覆大地。我們的心念,雖然很小、很輕,但當它不停地生起、不停地生起,也會瀰漫整個相續,成為積累的心,讓自己更加茁壯。」


也許在你眼裡的撥筋只是撥筋,但是在藍老師的眼裡「撥筋」不只是「撥筋」,而是一種生活的態度,在艱難與困苦中,慢慢找到正確的方向,勇往直前!願大家也能夠在自己的人生中走出自己的一條康莊大道,學習撥筋的路上會有藍老師陪著你的! 這一生,是戰、是逃、總是要抉擇!我們一起加油,感謝大家。

第二篇:
如何學撥筋 

臉部撥筋教學(現場)|撥筋要如何容易學會|學習撥筋有何竅門|撥筋輕鬆學  https://reurl.cc/yEpXpa

>